原标题:个旧市宝华街道:创新“五治促五共”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为进一步加强街道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个旧市宝华街道以“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为契机,创新“五治促五共”基层治理模式,积极倾听群众诉求,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把各类矛盾纠纷预防在前端,化解在基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政治引领促共谋
以“锡都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街道”为目标,以高聚力组织建设为抓手,针对老旧小区多,物业矛盾纠纷日渐突出的问题,创新“2455”工作法,以“双红”(“红色物业”和“红色业委会”)组织为引领,联合街道城市管理服务中心、社区、业委(物委)会、物业企业建立“四方联动”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小区建设管理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形成“‘四方协同’微治理‘三方联办’解顽疾”的新模式,结合社区“两委”双向述评,开展正反激励考评,真正让物业“红”起来、服务“好”起来、民心“暖”起来。截至目前,组织召开“四方协同”会议9次,共同研究解决小区建设管理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17个。
法治保障促共建
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启动以来,通过“一兵一站一亭”,依法解决居民烦心事。
“连心哨兵”进家入户。聚焦法治氛围营造,积极发挥街道网格员、调解员、驻区专业职能部门力量,组建群众身边的普法宣传队伍83人,以“楼院法课堂”“法律管家到我家”等专题活动开展宣传2轮次,覆盖居民20000余人次。各社区文艺队积极编排《诈骗防范谱新篇》快板舞等文艺节目,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文艺普法13场、知识讲座4场、集中普法宣传活动15场。
“暖心驿站”暖民暖心。聚焦阵地建设,在保证街道、社区综治中心全覆盖的基础上,建设“城市暖心驿站”,自2023年4月启动每月末周四组织街道工作人员、派出所民警、法律专家和心理咨询专家开展“逢事说事”暖心服务活动,认真倾听来访群众诉求,现场咨询了物业纠纷、领养需求、合同纠纷、房产继承等法律问题,耐心为群众排忧解难。截至目前,开展活动1场,提供一对一法律帮扶19人次。
“法治文化亭”法润民心。作为“城市暖心驿站”的触角,组织各社区打造“法治文化亭”13个,每半月定期开展普法宣传、社情民意收集等活动。通过“拉家常”“话心愿”,架起百姓连心桥,将法治共建的触角延伸到居民家门口,引导居民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意识。2023年4月,各社区共收集社情民意40余项,均已受理解决完毕。
德治教化促共管
坚持将德治教化作为培育基层治理内生动力的重要方式,积极开展书香社区创建、文明家庭评选、先进典型选树等工作,推进以文化人、成风化俗,通过提升群众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居民崇德向善,凝聚居民共建共管、以德辅治的原动力。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常态化机制,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理论宣讲、孝老爱亲等志愿服务活动208场次,受益人数3000余人次,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志愿服务,帮助居民解决实际困难,切实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
智治支撑促共享
建立街道人才库、楼宇库、资源库、项目库,激发创新驱动力,推动街道党建联动创新、治理体系创新、服务模式创新、队伍激励创新,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实现居民管理和服务数字化、智能化、高效化。目前,街道以和平社区网格片区大亚湾小区为试点,开发小区APP,小区内96户居民推广使用人脸识别、一键上报需求、问题、治安监测系统,引导辖区4家电商服务平台进入小区服务住户,线上线下让居民住户享受“便携式”“保姆式”服务。
自治强基促共治
构建“4+N”网格体系,建立小区网格群1472个,激活社区治理基层战斗堡垒“新动能”,发挥社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供“点单式”服务,形成“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一张网闭环工作机制。组建“平安卫士”志愿服务队260人,以“民警+志愿者”模式定期开展社区治安巡逻,通过常态化法律普及、常态化满足民意、常态化化解矛盾,筑牢街道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体系,形成邻里互助、小区和睦的良好风尚,努力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社会治理目标。
(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