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后,两张成绩单刷屏:学霸还是学渣,看看试卷就知道了

2023-07-06 11:09:35 来源:男孩派

期末考试后,两张成绩单刷屏:学霸还是学渣,看看试卷就知道了


(相关资料图)

越是优秀的父母,越懂得在孩子的教育上亲力亲为。

作者 | 可乐妈

期末考试后,一位老师晒出了这样两张成绩单:

第一张成绩单来自班里的一个学霸,99分。

试卷发下去后,家长不仅签了字,还认真写了评语:“感谢老师的辛勤教导,孩子的基础知识还可以,还望老师严加管教,让孩子再有所进步。”

试卷的小主人也对这次考试进行了反思:

第二张成绩单则来自一个后进生,65分,刚刚及格。

老师让孩子找父母签字,可第二天收上来一看,试卷上根本没有家长的签名,只有孩子自己写的:

这位老师总结道:

这不由让我想起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

每个成功的孩子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优秀的因子,同样,每个落后的孩子也能在父母身上找到潜在的根源。

一张小小成绩单上,不仅写着孩子的水平,也藏着家长的分数。

孩子不会长成你期待的样子

但会成长为你现在的样子

为什么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孩子的成绩却是天差地别?

看了成绩单上的签名才知道,真正的差距可能不在孩子,不在老师,而在站在孩子身后的父母。

电视剧《小舍得》中,就有这样一幕:

家长会上,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上台发言,说:

随后,镜头一转——

只见坐在台下的男孩妈妈,跟儿子一样体重超标,正笑得一脸尴尬。

这样的案例,在生活中也比比皆是。

之前曾看过一则新闻:

贵州一名13岁的男孩,因不满父母阻止他玩游戏,对爸爸大打出手,一度惊动了民警。

爸爸向民警抱怨,儿子沉迷游戏,不爱学习,简直让父母操碎了心。

可当民警问起儿子为什么要打人时,儿子却说:

大人们平日里就知道打麻将,很少花时间照顾自己,一遇到问题就会动手,自己都是跟他们学的。

每个孩子生来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则是那执笔之人。

孩子最终会长成什么样,就取决于父母给了他们什么样的榜样。

就像作家托尔斯泰说的:

若我们整日刷剧玩手机,又有什么理由指责孩子爱玩游戏?

若我们一年到头翻不了一本书,又有什么资格批评孩子学习不专注?

若我们自己都对工作对生活敷衍了事,又怎么指望孩子能勤勉好学?

孩子,其实就是一面镜子。

而镜面映照出的,不是别人,恰是我们自己的样子。

指望孩子自觉

是最不可信的教育

前阵子,闺蜜向我抱怨: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开学时,给孩子买了各种习题集,到了期末一翻,才发现几乎每一本都是空白的;

放假后,为孩子制定了各种假期计划,本想着利用假期弯道超车,开学后惊艳所有人,可坚持了不到一周,孩子就将所有的计划抛之脑后;

带孩子参加各种打卡活动,还没一个月,孩子当初的雄心壮志就偃旗息鼓了……

于是,家长就开始指责孩子:

可事实上,自律本就是反人性的。

纵使是成年人又有几个能保持高度地自律,数年如一日地坐冷板凳看书学习呢?

孩子亦是如此。

《清华学霸教子经》一书中就曾指出:

所以,父母一放养,孩子就放羊。

而这时,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孩子缺乏自觉性,而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远古记载:“舜耕地,牛不走道,舜鞭己不责牛。”

牛不认真耕地,舜为什么要鞭打自己,而不是责怪牛呢?

因为舜深知,牛走得不对,它自己是不知道的,但人知道该如何引导它,却没能负起相应的责任。

教育也是一样,孩子不自觉,责任其实在家长。

毕竟,没有哪个优秀的孩子是在父母的放养中长大的。

孩子的天赋是上天赐予父母的礼物

若父母不珍惜,就会被收回

读书的时候,我们都学过一篇名为《伤仲永》的古文。

讲的是一个叫方仲永的孩子,五岁就能写字、作诗。

街坊四邻都觉得这孩子是个天才,可方仲永的父亲却没有好好培养儿子,而是整日带着他闲逛、四处炫耀。

结果,方仲永十二三岁时,就“泯然众人矣”。

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天赋,但却不是每个孩子长大后都能有所作为。

归根结底,是因为有的父母选择了撒手不管,而有的父母却选择了制定规则、时刻监督,一点点帮孩子去除本性中的任性和散漫。

还记得之前“原地封神”的00后女孩杨倩吗?

她身上有太多的头衔,“清华学霸”、“奥运冠军”,每一个拿出来都含金量满满。

然而,少有人知道的是:

曾经的杨倩也像大多数普通孩子一样,一遇到挫折就想放弃。

12岁那年,杨倩进了高手如云的青奥队,接二连三受到打击,产生了无数次想退出的念头。

可面对女儿的眼泪,杨爸爸总是态度坚定地说:

后来杨倩考入清华大学,每天又要训练,又要上课,忙得没时间休息,一度准备放弃学业。

又是爸爸将她逼了回去:

就这样,才有了如今来自清华的奥运冠军杨倩。

《朗读笔记》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虽说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育人却容不得任何差错。

做父母的,一旦摆烂,哪怕只是短短的几年,上天就会以最快的速度,收走孩子的天赋与力量。

父母当下的每一个决定

都足以影响孩子今后二十年的人生

在网上看过这样一段话:

如果说人生是场接力赛,那么原生家庭就是那第一棒。

的确,家庭之外,孩子还会受到老师、同学、伙伴……这些第二棒、第三棒的影响,但归根结底,是家庭教育决定了孩子人生的底色。

若父母长期缺位,只会造成孩子一生的遗憾。

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要时刻提醒自己,任何职业角色都可能被替换,唯独父母这一角色无法替代。

父母狠心管教,孩子才有好习惯

之前,不少网友将安徽女孩丁雯琪誉为“学神”。

不仅因为她是省内首个被麻省理工录取的学生,同时接到了8所世界名校的橄榄枝,更是因为她精通各项才艺,钢琴、古典舞都考过了十级。

而她成才的秘诀,就是因为身后站着的“虎妈狼爸”。

小时候,雯琪做事三分钟热度,是父母狠心将她摁在琴凳上,通过日复一日的坚持,逼她养成了专注的习惯;

上学时,女儿贪玩好动,父母便严格督促她按时写作业,让她学会了时间管理……

山不让尘,川不辞盈。

正因有父母狠心的管理和督促,孩子才能一点一滴地形成好习惯,获得好成绩。

父母做好榜样,孩子才能懂得自律

管教,是先自管,而后管人;家教,是先自教,而后教子。

去年,湖南衡阳一家三胞胎因高考成绩火上热搜,分别考出了664、674、654的高分,均被985大学录取。

谈到自己的好成绩时,三兄弟将这一切归功于母亲:

言传身教,才是最有力的教育。

当父母活成了一道光,又何愁孩子的人生不会熠熠生辉?

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

这一路上的痛苦,不仅要由孩子亲自品尝,也需要父母共同分担。

在别的父母将孩子丢给老师、爷爷奶奶时,我们要亲力亲为教导他们养成好习惯;

要牺牲几乎所有的娱乐时间,努力成为孩子心中的好榜样;

要关掉电子产品,拼命挤出时间,耐心地陪伴在孩子左右……

但当我们熬过了这些痛苦后,就会发现,这块凝聚了汗水和希冀的土地已然开出了最惊艳的花。

点个赞吧,愿我们的孩子都能站在父母的肩头,奔赴更大的世界。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