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城市水环境、推进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通过绿色生态方法与灰色基础设施的有效结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充分发挥城市水体、绿地、道路、建筑及设施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净化和缓释等作用,能够平衡城市建设与水生态环境的关系,实现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综合提升、径流污染有效削减、雨水资源高效利用,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效应”有缓解的目标。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奉贤言子书院,看一看这里的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有哪些成效~
(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奉贤区积极响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持续发挥奉贤生态优势,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建设,努力打造“水天一色”美丽奉贤,力争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区。在这个背景下,奉贤致力于打造 “海绵城市”和“公园城市”,构筑生态宜居新城。言子书院作为奉贤新城的新地标建筑,为纪念春秋时期思想家言子而建,融合了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展现了现代建筑的文雅典范。项目由何镜堂院士主创设计,以“言子的传学之路”为灵感,通过构建水庭、绿囿、文院和贤厅等空间序列,还原言子晚年的感悟与体验,为奉贤区注入新时代的文化活力和生态魅力。
项目简介
言子书院项目位于奉贤区,作为新地标建筑,不仅承载着人文精神和教育意义,更在生态建设方面展现了前瞻性。项目秉持“海绵城市”设计理念,通过绿色屋顶、雨水断接、透水铺装、水景空间、生物滞留设施、调蓄设施等灰绿设施的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保存与利用场地内的水资源。这一设计不仅响应了奉贤区建设海绵城市的生态目标,更以生态自然的方式,将海绵元素融入项目的整体意境,点缀景观空间。言子书院的海绵城市设计展现了对自然、舒适的生态宜居环境的追求,为城市的绿色、韧性发展提供了典范,彰显了现代城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理念。
海绵技术设施应用
项目的海绵城市设计充分地对场地竖向、空间格局、周边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从建筑设计理念、景观意向、海绵功能等多维度考虑,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项目的整体意境,以海绵点缀景观空间。言子书院的海绵技术设施的组合方式及雨水径流设计如下图所示:
1、绿色屋顶
言子书院项目通过绿色屋顶的设计,不仅降低了径流系数,还增强了视觉美观。在言子书院项目中,绿色屋顶的设计特别注意了屋面的防水和荷载问题,在提升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确保了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2、透水铺装
在言子书院项目中采用了陶瓷透水砖作为透水铺装面层材料,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耐磨性。透水铺装的应用有助于减少雨水径流,增加雨水下渗,达成海绵城市优化场地下垫面的目标。除此之外,透水铺装还能通过渗透进内部雨水的蒸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3、生物滞留设施
生物滞留设施在言子书院项目中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场地的绿化情况、综合管线因素、地下空间因素和排水管线接口因素。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实现了雨水的有效管控,同时也兼顾了设施的视觉效果和功能性。
4、室外蓄水模块和浅层调蓄设施
室外蓄水模块和浅层调蓄设施在言子书院项目中的应用体现了灵活多变的设计理念。室外蓄水模块主要设置在南侧广场下方,适用于行人区域的荷载需求;而浅层调蓄设施则设置在北侧消防车道和建筑周边绿地,更适用于项目实际情况。
5、雨水断接措施
雨水断接措施在言子书院项目中的设计巧妙地结合了雨水管道与装饰柱,将屋面雨水断接引入内廷水景。这种设计不仅控制了雨水,还补充了景观用水,与主体建筑融为一体,兼具美感与功能。
言子书院项目的海绵技术设施应用展现了现代建筑的文雅典范,为奉贤新时代建筑文化精品的筑就提供了生态自然的方式。项目的海绵技术设施应用充分考虑了地下水位、绿化面积、地下管线和地下空间等因素,采取了具有“渗、滞、蓄”功能的调蓄设施,如生物滞留设施、室外蓄水模块、浅层调蓄设施和雨水断接措施等。这些设施的综合应用,实现了雨水的有效管理,提高书院范围内的雨水控制能力,改善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生态质量。言子书院作为地标建筑,也为奉贤新城的海绵城市建设树立样板工程,引领后续的海绵城市建设。
来源:上海住房城乡建设管理
标签: